1、避免犯第一个错误
要想让自己对他人意图的假设不再受到自己所受的所谓伤害的干扰,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在觉得“我受伤了”之后,会自动地将这一感受转化为“你有意想伤害我”之类的假设。而你则可以通过向自己提出以下3个问题来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1)行动
对方事实上到底说了或是做了什么?
2)影响
他的言行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3)假设
在这一影响的基础上,我对他的意图做出了何种假设?
当你已经明确地回答了上述3个问题之后,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确定你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其意图的设想只是一种假设,是一种猜测。你的设想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你所了解的只有发生了什么,以及对方说了什么。然而,正如我们在前文所举事例中已经看到的那样,这些证据并不足以为你的设想提供充分的支持。不要假装你没有假设。同样地,我们也不建议你将自己的观点隐藏起来。相反,我们建议你应该认识到并承认自己的假设,并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猜测,一种可以被修改或反驳的猜测。
有趣的是当人们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意向或意图时,这一做法反而会向对方传递出一条十分有利于化解矛盾的积极信息—你很重视与对方的关系。毕竟,只有面对那些你认为很重要的人时,你才会花心思和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无论你处理事情的技巧有多么高超,你都很可能会遇到来自对方的辩驳。所以,我们最好能说出假设之前就预想到对方会进行自辩的可能性,从而做好应对准备一一心平气和地向他们解释,自己这样做只是想更好地与他们沟通,而不是有意挑衅。在沟通中,你越让对方感到放松,让他们觉得需要自辩的要求越不那么迫切,他们反而就会越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并反思自己动机的复杂性了
2、避免犯第二个错误
倾听对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意图。当我们站在自身的角度来看待整件事时—被指责怀有恶意,我们自然会萌生出一种很强烈的自辩意愿:“那并非是我的本意。”自辩的保护对象除了我们的意图还有我们的品性。可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沟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如果你能在沟通开始时先聆听,然后认可对方的感受,最后再回答对方提出的关于意图的问题,你们的沟通就会变得轻松很多,且更有建树。我们要想透过迷雾看清楚事情的本质,就一定要了解我们究竟是如何曲解他人意图、进而让沟通难上加难的,这一点相当关键。
要想让自己对他人意图的假设不再受到自己所受的所谓伤害的干扰,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在觉得“我受伤了”之后,会自动地将这一感受转化为“你有意想伤害我”之类的假设。而你则可以通过向自己提出以下3个问题来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1)行动
对方事实上到底说了或是做了什么?
2)影响
他的言行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3)假设
在这一影响的基础上,我对他的意图做出了何种假设?
当你已经明确地回答了上述3个问题之后,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确定你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其意图的设想只是一种假设,是一种猜测。你的设想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你所了解的只有发生了什么,以及对方说了什么。然而,正如我们在前文所举事例中已经看到的那样,这些证据并不足以为你的设想提供充分的支持。不要假装你没有假设。同样地,我们也不建议你将自己的观点隐藏起来。相反,我们建议你应该认识到并承认自己的假设,并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猜测,一种可以被修改或反驳的猜测。
有趣的是当人们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意向或意图时,这一做法反而会向对方传递出一条十分有利于化解矛盾的积极信息—你很重视与对方的关系。毕竟,只有面对那些你认为很重要的人时,你才会花心思和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无论你处理事情的技巧有多么高超,你都很可能会遇到来自对方的辩驳。所以,我们最好能说出假设之前就预想到对方会进行自辩的可能性,从而做好应对准备一一心平气和地向他们解释,自己这样做只是想更好地与他们沟通,而不是有意挑衅。在沟通中,你越让对方感到放松,让他们觉得需要自辩的要求越不那么迫切,他们反而就会越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并反思自己动机的复杂性了
2、避免犯第二个错误
倾听对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意图。当我们站在自身的角度来看待整件事时—被指责怀有恶意,我们自然会萌生出一种很强烈的自辩意愿:“那并非是我的本意。”自辩的保护对象除了我们的意图还有我们的品性。可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沟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如果你能在沟通开始时先聆听,然后认可对方的感受,最后再回答对方提出的关于意图的问题,你们的沟通就会变得轻松很多,且更有建树。我们要想透过迷雾看清楚事情的本质,就一定要了解我们究竟是如何曲解他人意图、进而让沟通难上加难的,这一点相当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