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校生心理特征
针对的是职校生的年龄为17~19岁年龄段,而这个阶段恰恰处于一个人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时期,是步入社会的转型期,也是一个人人格建立趋于完整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需要处理从依附关系到独立自主的过渡,从现实层面来讲要经历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型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上也需要配合身体的发育。这个时候他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自食其力,但同时他们却容易退缩,在遇到挫折时容易采用极端的处理方式。
职校生面对的是一门社会技能的专门培养,他们少了进入高中升入大学的经历,而面临的是需要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在笔者接触的一些职校生中,90%以上都会表示出对于大学的向往和对没有机会进入大学的遗憾。稍显稚嫩的年龄却要过早地成熟起来,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必经之路。而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更多的职校生表现出坚韧、谦和以及踏实的特点,他们努力适应社会,从事自己的专长职业,期待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他们更渴望能有为他们指明前进道路的灯塔,在迷惘的时候照亮他们的内心。
(二)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变引发的心理变化
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调适阶段。这个阶段体现出青少年一些共有的心理特点以及内心的冲突。
1、独立感与依赖感的矛盾心理。
学生时期还处在一个家庭与学校双层监护的氛围里,在象牙塔的幻想世界中,对现实社会也会产生理想化的期望和期待,他们渴望进入社会拼搏,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独立。而步入社会后他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现实的残酷,会遭遇挫折、失望、打击,这使很多人产生了暂时的退缩依赖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在其能力的逐步增强以及新的关系的建立中会慢慢得到整合,进而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对环境的适应。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
初次接触社会,难免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甚至会碰钉子、遭受委屈。这时候,学生时期的理想与期望会遭受挫折,开始产生挫败感。但同时在生存本能的激发下,青少年通常能够学会调适自己的现实期望,以达到心理平衡。
3、个人情感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心理
由于生理趋于成熟,在情感需求上也从家庭中对父母的依恋转变为寻找异性情感的寄托。而在社会需求方面,感情有时却经不住物质的考验。这个时期的情感往往激烈而短暂,使青少年心理产生很大的波动。
小张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从早到晚除了吃饭就只会守着计算机上网,完全沉浸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整个人看起来神情黯淡、衣着邋遢且不和人沟通。据家里人讲,这个孩子中专毕业后,就去一家单位上班了。但因对上司的斥责不满,以及工作中无法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一怒之下辞职回到家中,天天无所适从,就此沉溺于网络世界中.
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适应不良的个案,在遇到挫折后选择退缩和消极的处理方式,而这一行为给整个家庭和个体本身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让小张从挫折中重拾信心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励,从简单易操作的事情做起,逐步恢复他的自信心。小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症状,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即家长总是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导致孩子进入社会后以自我为中心和较弱的挫折承受能力。
(三)青少年阶段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拥有积极的心态,能让一个人在社会适应方面更有弹性,既能很好地预防心理危机,又能实现自我价值。有意识地干预可以使幸福持续更长的时间,快乐的干预措施也能够减轻抑郁的症状。快乐的人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相对会更出色和成功,与周围的人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寿命甚至比不快乐的人会更长一些。
积极心理学已经证明,积极的情绪体验确实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们会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力。
1、积极心态的影响
3名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第1名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2名工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3名工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1名工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2名工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3名工人是前两名工人的老板。
你手头的平凡工作其实正是自己事业的开始,能否意识到这点意味着你能否做出一番大事业。对同样的事情持有不同信念,会让他们的工作状态也不同,从而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让工作更能使我们开心快乐,也更能创造出美好的前景。
小陈和小周同一年毕业被录用到同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规定,刚进来的大学生必须到基层实践。小陈积极响应,很快熟悉了基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并且事无巨细,每天上班都会帮着打扫卫生,给每位师傅倒上一杯水。用他的话来说:“我年轻,多做点事情全当锻炼身体了。”1年的实习结束后,小陈的人际关系很好,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被推荐到公司的重要岗位工作。
而小周在被调入基层的那一天起就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心理很不满。于是反映在工作态度上就是看不上工作中琐碎的小事,而重大设计和决策方面的事情因为缺乏经验,领导也不会交给他去做,最后导致其与领导不断发生冲突,自己也郁闷、焦虑。不
到1年,小周就因对这个公司的极度失望而离开了。可想而知,在今后的工作中小周还会经常遭遇到挫折感。同样的环境和经历,却导致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归根结底是两个人所反映出的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和心态。
培养积极的心态对于转型期的学生至关重要。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拥有积极心态的小陈显然是更能适应社会,更能拥有成功潜质的年轻人,积极面对困境甚至比完成任务本身更重要。好高骛远是很多年轻人的特点,这与他们心中的理想与现
实生活的矛盾心理是分不开的。但拥有积极心态的人能更好地去调适和整合这一矛盾,促进自我快速的成长。
2、用积极心态应对挫折
正所谓“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挫折和磨难,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如果能更多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挫折会变成历练一个人成长最好的阶梯。挫折是生活的挑战,成功的机遇,它不但能增强一个人的信心、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还能激发一个人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获取事业上的成功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除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 Francis Bacon)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
挫折。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顺利少一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感、痛苦和挫折。
记得我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以帮助蝴蝶摆脱蛹壳。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历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中必经的过程 。
3、积极的认知观念可改变逆境
一位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后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立即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思考的局限性很大,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倒了。”盲人想:“对呀!有道理。”于是情绪大为好转调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你就会豁然开朗。
一位母亲的两个女儿分别从事卖伞和卖布鞋的生意,做母亲的每天都很担心,天晴的时候担心卖伞的女儿,下雨的时候担心卖布鞋的女儿。于是有人告诉她,天晴的时候你想想卖布鞋的女儿,下雨的时候你想想卖雨伞的女儿就不必担心了。从此这位母亲每天都很高兴。
事实没有变,仅仅是母亲的想法变了,结果就大不相同了。积极的认知可使一个人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和希望
针对的是职校生的年龄为17~19岁年龄段,而这个阶段恰恰处于一个人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时期,是步入社会的转型期,也是一个人人格建立趋于完整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需要处理从依附关系到独立自主的过渡,从现实层面来讲要经历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型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上也需要配合身体的发育。这个时候他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自食其力,但同时他们却容易退缩,在遇到挫折时容易采用极端的处理方式。
职校生面对的是一门社会技能的专门培养,他们少了进入高中升入大学的经历,而面临的是需要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在笔者接触的一些职校生中,90%以上都会表示出对于大学的向往和对没有机会进入大学的遗憾。稍显稚嫩的年龄却要过早地成熟起来,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必经之路。而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更多的职校生表现出坚韧、谦和以及踏实的特点,他们努力适应社会,从事自己的专长职业,期待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他们更渴望能有为他们指明前进道路的灯塔,在迷惘的时候照亮他们的内心。
(二)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变引发的心理变化
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调适阶段。这个阶段体现出青少年一些共有的心理特点以及内心的冲突。
1、独立感与依赖感的矛盾心理。
学生时期还处在一个家庭与学校双层监护的氛围里,在象牙塔的幻想世界中,对现实社会也会产生理想化的期望和期待,他们渴望进入社会拼搏,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独立。而步入社会后他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现实的残酷,会遭遇挫折、失望、打击,这使很多人产生了暂时的退缩依赖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在其能力的逐步增强以及新的关系的建立中会慢慢得到整合,进而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对环境的适应。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
初次接触社会,难免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甚至会碰钉子、遭受委屈。这时候,学生时期的理想与期望会遭受挫折,开始产生挫败感。但同时在生存本能的激发下,青少年通常能够学会调适自己的现实期望,以达到心理平衡。
3、个人情感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心理
由于生理趋于成熟,在情感需求上也从家庭中对父母的依恋转变为寻找异性情感的寄托。而在社会需求方面,感情有时却经不住物质的考验。这个时期的情感往往激烈而短暂,使青少年心理产生很大的波动。
小张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从早到晚除了吃饭就只会守着计算机上网,完全沉浸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整个人看起来神情黯淡、衣着邋遢且不和人沟通。据家里人讲,这个孩子中专毕业后,就去一家单位上班了。但因对上司的斥责不满,以及工作中无法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一怒之下辞职回到家中,天天无所适从,就此沉溺于网络世界中.
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适应不良的个案,在遇到挫折后选择退缩和消极的处理方式,而这一行为给整个家庭和个体本身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让小张从挫折中重拾信心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励,从简单易操作的事情做起,逐步恢复他的自信心。小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症状,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即家长总是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导致孩子进入社会后以自我为中心和较弱的挫折承受能力。
(三)青少年阶段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拥有积极的心态,能让一个人在社会适应方面更有弹性,既能很好地预防心理危机,又能实现自我价值。有意识地干预可以使幸福持续更长的时间,快乐的干预措施也能够减轻抑郁的症状。快乐的人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相对会更出色和成功,与周围的人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寿命甚至比不快乐的人会更长一些。
积极心理学已经证明,积极的情绪体验确实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们会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力。
1、积极心态的影响
3名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第1名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2名工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3名工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1名工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2名工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3名工人是前两名工人的老板。
你手头的平凡工作其实正是自己事业的开始,能否意识到这点意味着你能否做出一番大事业。对同样的事情持有不同信念,会让他们的工作状态也不同,从而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让工作更能使我们开心快乐,也更能创造出美好的前景。
小陈和小周同一年毕业被录用到同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规定,刚进来的大学生必须到基层实践。小陈积极响应,很快熟悉了基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并且事无巨细,每天上班都会帮着打扫卫生,给每位师傅倒上一杯水。用他的话来说:“我年轻,多做点事情全当锻炼身体了。”1年的实习结束后,小陈的人际关系很好,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被推荐到公司的重要岗位工作。
而小周在被调入基层的那一天起就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心理很不满。于是反映在工作态度上就是看不上工作中琐碎的小事,而重大设计和决策方面的事情因为缺乏经验,领导也不会交给他去做,最后导致其与领导不断发生冲突,自己也郁闷、焦虑。不
到1年,小周就因对这个公司的极度失望而离开了。可想而知,在今后的工作中小周还会经常遭遇到挫折感。同样的环境和经历,却导致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归根结底是两个人所反映出的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和心态。
培养积极的心态对于转型期的学生至关重要。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拥有积极心态的小陈显然是更能适应社会,更能拥有成功潜质的年轻人,积极面对困境甚至比完成任务本身更重要。好高骛远是很多年轻人的特点,这与他们心中的理想与现
实生活的矛盾心理是分不开的。但拥有积极心态的人能更好地去调适和整合这一矛盾,促进自我快速的成长。
2、用积极心态应对挫折
正所谓“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挫折和磨难,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如果能更多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挫折会变成历练一个人成长最好的阶梯。挫折是生活的挑战,成功的机遇,它不但能增强一个人的信心、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还能激发一个人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获取事业上的成功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除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 Francis Bacon)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
挫折。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顺利少一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感、痛苦和挫折。
记得我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以帮助蝴蝶摆脱蛹壳。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历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中必经的过程 。
3、积极的认知观念可改变逆境
一位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后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立即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思考的局限性很大,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倒了。”盲人想:“对呀!有道理。”于是情绪大为好转调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你就会豁然开朗。
一位母亲的两个女儿分别从事卖伞和卖布鞋的生意,做母亲的每天都很担心,天晴的时候担心卖伞的女儿,下雨的时候担心卖布鞋的女儿。于是有人告诉她,天晴的时候你想想卖布鞋的女儿,下雨的时候你想想卖雨伞的女儿就不必担心了。从此这位母亲每天都很高兴。
事实没有变,仅仅是母亲的想法变了,结果就大不相同了。积极的认知可使一个人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