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网络,从信令的角度都可分为两种:无级网络和分级(层)网络。在无级网络中,网络中各节点的级别都是相同的,网络中的任何两个节点都可直达;区别于无级网,在分级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级别和功能职责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网络环境,两个节点的通信或可直达,或需要经过高级别的节点进行转接后进行。
在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中,上层应用(控制层、业务层)跟传送层彻底分离开来。本质上讲,整个软交换呼叫中心技术只不过是基于ip的一种应用层技术,所有讨论的问题都是应用层面的事情,底层的寻址规则并不受应用层影响,所不同的只是应用层告知信息的多少决定底层寻址的距离。例如,对同一个目的地,如果是一个端到端寻址,那么应用层会直接告知(下层)对端实体的IP地址;如果不是端到端寻址,那么当前应用层只能告知中间实体的ip地址,到达中间实体后,再由中间实体继续后续的信息告知动作。
在这两个过程中,基于ip的寻址规则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ip网络的建设和路由组织并不受软交换呼叫中心这一应用的影响。
综上所述,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中不同组网方式只是(底层)得到地址信息多少的差别。如果软交换呼叫中心采用无级网络,那么网络中任何一个软交换呼叫中心在寻址之前都将得到目的地软交换呼叫中心的ip地址;否则,只能够得到中间软交换呼叫中心的ip地址。
在本章所有内容中,所有的组网架构都只涉及上层应用层,并不关心底层ip网络的架构及如何动作。
3.1.1分级架构
当采用分级网络架构时,网络中软交换呼叫中心的地位存在差异,运营商根据网络规模或业务需要分为不同层面的软交换呼叫中心,各个层面的软交换呼叫中心完成不同的路由职责。
图3-1只显示了两个层面的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图3-1的网络中存在两个级别的软交换呼叫中心: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汇接/长途软交换呼叫中心。在(地位差别导致)业务实现时,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不可能得到网络中其他所有软交换呼叫中心的IP地址信息。在自身没有路由数据的情况下,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只能通过默认路径将呼叫送往汇接/长途软交换呼叫中心,由其再进行后续路由寻址动作。
这种方式实际上参照了PSTN的组网方式:端局/汇接局/长途局模式。
仍然按照PSTN中的定义,我们将带有媒体网关设备(类似于PSTN中用户的概念)的软交换呼叫中心称为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处于网络中间位置且不带有媒体网关的软交换呼叫中心称为汇接/长途软交换呼叫中心。
当软交换呼叫中心处于端局位置时,用户类型可包括:
1)SIP用户。采用SIP的终端。
2)接入网关用户(AG,AccessGateway),接入网关提供的接口可包括模拟电话用户的POTS接口、连接传统接入模块的V5.2接口、连接PBX小交换机的PRI接口以及xDSL接口等等,实现铜线方式的综合接入功能。
图3-1 软交换网络采用分级网络架构
3)综合接入设备用户(IAD,IntegratedAccessDevice)。小型AG设备,在接口上一般只提供POTS口和xDSL接口。
4)中继网关用户(TrunkingGateway),主要解决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对PSTN用户的覆盖。从PSTN角度看软交换呼叫中心将处于汇接局位置,但在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中,我们仍然将这部分软交换呼叫中心划分在端局位置。
3.1.1.1优点
方案的优点是沿用目前现有的网络组织架构,路由数据内置在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中,提高了数据查询速度。
3.1.1.2缺点
1)缺点之一也是现有网络的缺陷:对整个网络的维护管理与传统交换机一样复杂,当有新开软交换呼叫中心局时,需要对有直连关系的多个软交换呼叫中心局向数据进行静态配置和修改。
2)高层(汇接或长途)软交换呼叫中心在网络中仅仅起到目录服务器的作用,在查询行为完成后将信令消息向下一跳转发,实际上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的功能不应该仅仅如此。
3.1.1.3 设备选择
在软交换网络中,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间采用SIPo在本书2.6.2部分,我们介绍过SIP网络中不同逻辑功能实体的区别,每个逻辑功能实体都有自己处理功能的优势。结合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的分层结构,我们对每层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逻辑功能的选择进行讨论。
1.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
最底层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指的是直接带网关的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类似于目前PSTN中的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是一个融合网络,它的用户既包括原有PSTN用户,又包括新引进的IAD、AG、SIP用户。
1)当软交换呼叫中心下的用户为SIP用户(SIP终端或基于SIP的IAD终端)时,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可采用B2BUA或Proxy逻辑功能。
2)当软交换呼叫中心下的用户为IAD用户时(基于H.248或MGCP),软交换呼叫中心将采用UA逻辑功能。
3)当软交换呼叫中心下用户为PSTN用户时,软交换呼叫中心采用UA逻辑功能。
2.汇接/长途软交换呼叫中心(中间层或高级软交换设备)
位于网络中间层的汇接/长途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功能类似于目录服务器,查询到路由数据后,向下一跳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转发呼叫请求。在职责上只完成路由查询和消息转发功能。对应到SIP网络实体,该层面的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只需具备Proxy功能即可。
在RFC3261中,根据Proxy对会话状态的处理不同,可分为StatelessProxy、TransactionStatefulProxy、Call Stateful Proxy。
1)StatelessProxy不需保留呼叫状态,当实体接收到请求完成路由后,将不会缓存请求消息及相应的响应消息。
2)TransactionStatefulProxy需要保留相应的Transaction状态(在一个正常呼叫过程中,从INVITE消息到200应答消息为一个Transaction)。
3)CallStatefulProxy则缓存一个呼叫过程中的所有消息。例如,当一个呼叫建立后,CallStatefulProxy会将该呼叫的初始INVITE消息一直到BYE消息进行缓存,只有呼叫结束后,其缓存的内容才会清掉。
综上所述,Proxy设备可应用在各个层面的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中。当应用于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时,由于牵涉到计费等相关问题,这一层面的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可采用CallStatefulProxy;当Proxy应用于汇接/长途层面时,可采用这三种中的任何一种。
3.1.1.4网内呼叫
图3-2所示的是在分级架构下,同一运营商内的呼叫过程。
图3-2分级结构——网内呼叫
在图中,软交换呼叫中心分成了两个区域:
√ 区域一的软交换呼叫中心1-1在发起呼叫前首先查询当前软交换的配置,如果能够找到路由数据,则软交换呼叫中心1-1直接向目的地发起呼叫请求;
√ 如果没有目的地软交换呼叫中心的路由数据,软交换1-1将向默认路由软交换呼叫中心1发起呼叫请求;
√ 软交换1经过数据分析后,将呼叫转发给软交换呼叫中心2;
√ 软交换2经过进一步路由分析,将呼叫发往软交换呼叫中心2-1;
√ 软交换1-1下的用户(中继用户或SIP、IAD、AG用户)与软交换呼叫中心2-1下的用户建立呼叫。
1、与PSTN处理路由的相同之处
从呼叫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分级的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与现有PSTN的路由处理行为完全一致:低级软交换呼叫中心(端局)需要做用户级路由数据;高级软交换呼叫中心(汇接或长途局)只需做局向选路数据。这是与当前PSTN处理路由的相同之处。
2、与PSTN处理路由的不同之处
有一点不同之处可以从图3-2中非常明显地看出:在汇接层面,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并不需要控制媒体网关设备(用于“桥接”主叫或被叫的媒体流)。媒体流是一个端到端过程,媒体设备只需在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配置即可。
实际上,根据SIP的特点,还可以有一些隐含的与现有PSTN不同的特点。
一个成功呼叫可细分成三个过程:主被叫建立通话、主被叫对当前的会话属性进行修改(例如呼叫保持业务)、主叫或被叫终止当前的呼叫。
在PSTN中,只要呼叫成功建立,那么寻址过程中的所有交换机设备都会参与到以上所提到的这三个过程。
SIP网络却可以存在不同:每个INVITE请求中都会有一个Contact参数,对应的18*或2**消息中也会有Contact参数。这个参数的作用就是为了告诉对端设备自己实际的IP地址,当有下一个请求消息时(例如re-INVITE消息或BYE消息),主叫或被叫的UA设备可不经过初始选路过程中数量众多的Proxy设备。这意味着,初始选路中可能经过10个Proxy设备,但后续请求消息,例如拆线消息,可直接在两个UA设备之间交互。
这是SIP的一个灵活性,但对运营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缺陷或隐患。为了方便运营上的控制,RFC3261也提出了Record-route参数。当呼叫请求经过某一Proxy设备时,如果该设备希望后续所有请求消息都经过自己,那么在向下一跳Proxy设备转发请求消息时,将增加Record-route域,并填写上自己设备的地址。
有了这个特点后,由于端局层面的Proxy设备(针对SIP用户)牵涉到对用户计费的问题,因此对每个呼叫都会增加Record-route域;而对于汇接层软交换呼叫中心,完全可以通过配置,根据运营需要决定是否增加Record-route域。因此,“初始请求消息经过多个Proxy设备,而后续请求消息则可旁路中间层面的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的情况在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中是非常常见的。
对应到以上提到的一个呼叫中的三个过程,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中的呼叫控制流可以有以下特点:
√ 对于第一个阶段:主被叫建立通话,网络中的所有实体都需要参与这个过程。
√ 对于第一个阶段:主被叫建立通话,网络中的所有实体都需要参与这个过程。
√ 对于第二阶段(主被叫对当前的会话属性进行修改,例如呼叫保持业务)、第三阶段(主叫或被叫终止当前的呼叫),汇接/长途层面的软交换完全可以不参与。
呼叫过程如图3-3所示。
图3-3 呼叫过程逻辑示意图
对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特殊处理是与当前PSTN的第二个不同点。是否需要这种特殊处理由各个运营商自己决定。在现有的PSTN架构中,长途局具备计费功能,如果采用图3-3的结构,长途层面将不需具有计费功能。
3.1.1.5网间呼叫
对每个运营商而言,除了网内呼叫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话务是不同运营商间的呼叫,例如,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之间的呼叫、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间的呼叫、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间的呼叫等等。
在PSTN中,每个运营商通过网间关口局与对端网间关口局进行话务连接。同现有网络一样,软交换网络中也需要网间关口局。图3-4所示为其分层架构。
图3-4 分层架构-网间呼叫
同一运营商内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如何寻址关口软交换呼叫中心的规则仍然按照原有分层架构的原则进行:如果端局软交换呼叫中心与关口软交换呼叫中心属于同一区域,那么中间可能不需要经过汇接/长途软交换;如果端局软交换与关口软交换不属于同一区域,那么中间则需要经过汇接/长途软交换。
针对图3-4,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当两个运营商之间通信时,不仅仅信令上需要通过关口局,在媒体流的处理上,也会设置一个关口媒体设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向其他运营商屏蔽自己内部网络的结构。
我们以一个形象的例子说明呼叫过程:假定A运营商的广州用户呼叫B运营商的北京用户,那么信令和媒体流的过程如下所示:
√ 信令流:广州端局(A运营商)——广州长途(A运营商)一一北京长途(A运营商)——北京关口局(A运营商)——北京关口局(B运营商)一B运营商的相关信令控制设备。
√ 媒体流:广州端局媒体网关设备(A运营商)——北京关口局媒体网关设备(A运营商)——北京关口局媒体网关设备(B运营商)——B运营商的相关媒体处理设备。
关口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只能够采用B2BUA 设备。
3.1.1.6分级架构中软交换设备宕机情况的处理
不可避免地,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中也可能出现某一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突然宕机的情况。
在PSTN中,SS7是一个四层模型,当某一信令点不可达时,会通过MTP层告知网络该信令点当前路由不可达。
软交换网络是一个分层网络,承载和控制进行了分离,在现有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判断对端软交换是否可达只能依靠应用层的相关行为进行解决。
软交换之间提出心跳机制来满足这个需求。软交换通过发送心跳信息来判断对端软交换呼叫中心是否处于存活状态。理论上,心跳行为应当是一种端到端行为,应当存在于网络中任何可达实体之间;当网络架构采用分级网络时,心跳信息只能够存在于同一级别的软交换呼叫中心之间或某一区域高一级别软交换呼叫中心与其下低级别软交换之间。
当高级软交换通过心跳行为判断某一软交换呼叫中心宕机后,该高级软交换呼叫中心将当前不可达的软交换呼叫中心置成"不可达”标示。当有入局呼叫需要路由到发生故障的软交换呼叫中心时,本高级软交换呼叫中心将会向故障软交换呼叫中心的备份软交换呼叫中心发送路由请求。
当主、备软交换呼叫中心都不可用时,针对该主、备软交换呼叫中心的呼叫将都由对应的高级软交换呼叫中心终止。
3.1.2无级网络架构
当采用无级网络架构时,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之间没有地位差别。任何一个软交换呼叫中心发起呼叫时,通过号码分析(软交换呼叫中心本身或通过其他设备)都可得到对端软交换呼叫中心的地址信息。
在软交换网络建设初期,网络中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数量较少,任何一个软交换都可通过本地数据配置完成数据查询。当网络中增加节点时,为了达到直接选路的目的,其他所有软交换都需做相应路由数据的修改。随着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通过本机静态配置数据显然不可能满足需求。
将路由数据从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中分离出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软交换呼叫中心采用无级网络架构时网络组织如图3-5所示。
我们将专门存储路由数据的设备称为路由服务器,实现数据查询的机理类似于目前的DNS系统。
图3-5 软交换呼叫中心网络采用无级架构
网络中任何软交换在发起呼叫前,如果本机没有路由数据,将向路由服务器发起路由查询请求;得到路由信息后,软交换将向目的地软交换发送呼叫请求。
在无级网络中,一方面软交换与路由服务器之间存在查询行为,另外一方面,路由服务器可能需要分层,因此还会存在路由服务器之间路由查询的行为。查询技术的选择是当前无级组网的关键技术。
PSTN通过静态方式完成路由数据的配置,由于路由服务器集中存储了网络实体的路由数据,功能比较单一,因此可以在路由服务器中引入数据同步技术,动态地将发生改变的路由数据(增加或删减)广播给其他路由服务器。当前主要采用TRIP完成路由数据的动态更新。
因此,对路由服务器而言,牵涉到两种技术:数据查询技术、数据同步技术。相对于查询技术,数据同步技术是一种可选技术,因为在运营上完全可以做到通过静态数据配置完成数据一致的需求。
3.1.2.1路由查询技术
按照我们对路由服务器的定义及作用,当软交换呼叫中心发起呼叫时,在得不到路由数据的情况下,将向路由器发起询查,这是图3-6所示的接口1。
图3-6 路由查询技术
实际网络中,由于各个运营商的网络状况以及路由服务器设备容量、性能的原因,导致单一路由服务器设备可能不会具有全网的路由数据,因此路由服务器之间需要通过分层来完成不同层次路由的查询,这是图3-6所示的接口2。
对查询技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我们依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
1.SIP
把SIP应用在路由查询的环境下,主要利用了SIP的重定向功能。
当只存在接口1时,路由服务器只需具备重定向服务器的功能即可:在得到路由查询请求消息时(这时路由服务器收到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发送的INVITE消息),路由服务器通过查询本地配置告知软交换呼叫中心当前的路由信息(路由服务器将向软交换设备发送302消息)。
当路由服务器之间需要分层时,接口2也牵涉到路由查询过程,完成路由查询的路由服务器除了具备重定向功能外,还需具备Proxy功能。
在本书的第4章中,我们还会提到路由服务器可具备注册服务器功能:当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上增加或删除路由数据时,可通过注册形式告知路由服务器。一般情况下,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中的路由数据配置与路由服务器中的路由数据配置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当这两个动作有关联后,在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上进行的数据配置,可通过接口动态地将数据配置信息告知路由服务器,一定程度上保证两者间数据信息的一致性。
分析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路由服务器就是一个软交换设备:路由服务器不仅仅具备Proxy功能,还具备注册服务器、重定向功能。如果将路由服务器也看成一个软交换设备的话,此时的组网架构与分级网络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这主要是软交换设备之间的控制协议也采用SIP而产生的误解。利用SIP的重定向功能作为路由查询是SIP在不同环境下的一种应用。
走出这个误区只能从分析分级网络、无级网络的本质入手:
√ 在分级网络中,任何路由过程的网络实体都会参与呼叫控制的过程(最起码参与初始寻址到用户的过程);
√ 而在无级网络中,路由服务器只负责提供路由数据,不会参与呼叫相关的任何过程。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为了达到任何一个软交换设备都可直接得到目的地软交换呼叫中心的目的,由于设备容量、性能以及网络架构的影响,在无级网络中,有可能把分级网络中软交换呼叫中心间的分级转嫁到无级网络中路由服务器之间的分级。
因此,虽然软交换与路由服务器之间、路由服务器与路由服务器之间采用SIP,但该接口上的SIP独立于作为呼叫控制的软交换间的SIP。
2.LDAP
LDAP(LightweightDirectoryAccessProtocol,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基于X.500协议标准,但进行了相应简化,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广泛用于目录服务、基于LDAP的服务器可存储各种改变量不大、访问量巨大的信息。
LDAP采用CHent-Server结构,服务器中存储了用户目录信息,客户访问服务器信息进行目录数据操作。
LDAP规定的目录结构与文件系统非常相似,信息存储模型是使用目录信息树(DIT,Directory Infonnation Tree)的方式管理目录信息,目录信息以条目的方式按树形结构摆放,每一个数据项都是一个条目(entry),每个条目都是具有惟一区别名(DN,DistinguishName)的属性(attribute)集合。属性是由属性类型(type)和多个属性值(values)所构成。目录信息被集中存储在目录服务器上。目录是一种专门的数据库,它与数据库、文件系统、DNS等 : 都有所不同,通常是基于属性的信息,适合于有更多读操作的应用。如需要用到大量的写操作,目录服务的效率就会明显下降。
RFC2251对LDAP有着详细定义。
从当前路由服务器的需求来看,LDAP可以满足查询功能的需求。即LDAP可以应用在软交换呼叫中心与路由服务器之间、路由服务器与路由服务器之间的查询。
3.Diameter协议
Piameter协议(RFC3558)的最初提出是作为Radius协议的改进或者替代,它的引入是作为支持基于IP技术的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框架的AAA协议。为各种认证、授权和计费业务提供了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框架。以此为基础定义Diameter协议的应用,只需要定义应用协议的应用标识、参与通信的网络功能实体、相互通信的功能实体间的消息内容以及协议过程,就可以完全依赖Diameter基础协议完成特定的接入和应用业务。
目前,IETF的AAA工作组已经完成DiameterNASREQ应用、Diameter移动IPv4应用、Diameter多媒体应用等应用协议的制定。
Diameter协议由Sun公司首先提出后,受到了业界的广泛支持。它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保持了与广泛使用的RADIUS协议的兼容,更克服了RADIUS协议的许多不足。它不仅仅被互联网采用,更被下一代移动通信网(3G)采用。
在3G网络的IMS域中,Diameter协议被应用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与CSCF(CallSession Control Function)之间。IMS中,HSS主要用于存储用户业务数据,类似于GSM网络的HLR设备;CSCF是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在3G网络中的另外一种叫法。
因此,目前Diameter协议主要应用于软交换呼叫中心与HSS设备之间,作为软交换呼叫中心对用户业务属性的查询协议,虽然在当前应用中,CSCF与HSS的交互中也包含了地址信息,但该地址信息主要是SIP用户的注册地址信息,便于CSCF对用户进行寻址。
路由服务器主要是解决网络设——网络设备之间的寻址,未来并不排除Diameter协议作为软交换与路由服务器之间的查询协议。从理论上讲,作为用户数据查询的协议需要携带的内容比路由查询协议携带的内容更多。
4.TGREP
TGREP(TelephonyGatewayREgistrationProtocol)目前主要由Cisco公司在推动发展。
从TGREP的字面意义上讲,其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当软交换设备增加或删减某条路由时,能够通过TGREP向路由服务器进行相关信息的反馈。另外,软交换设备也能够通过TGREP向路由服务器查询目的地软交换的地址。
在应用范围上,TGREP主要解决软交换与路由服务器之间的查询功能,而不能够解决路由服务器之间的查询。
5.ENUM+DNS技术
在介绍ENUM+DNS这一技术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ENUM和DNS的定义。
√ ENUM的全称是电话号码映射,它定义了一套将电话号码映射为域名的规则,以及在互联网DNS中存储与该域名相关联的信息的方式。
√ DNS是域名系统的简称,是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主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它也广泛用于专用网络。通过DNS系统,可以由一部机器的域名查其IP地址,也可以由机器的IP地址反查它的域名。
当ENUM与DNS结合在一起时,实际过程可分解为两步:将E.164电话号码映射为电话号码域名,然后在互联网DNS系统中查找与该域名相关联的地址信息。
当软交换与路由服务器之间采用ENUM+DNS进行查询时:
1)首先要求软交换呼叫中心将接收到的E.164号码转换成特殊格式,以“.arpa”域名为结尾的字符串,软交换呼叫中心在生成特殊字符串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 将E.164号码写成完整的格式,要包含国家码,如:+86-1XY-1234567890;
√ 将所有的非数字的字符去掉,"+”号除外,如:+861XY1234567890;
√ 将数字以外的所有字符去掉,如:861XY1234567890;
√ 在每个数字之间加上,如:8.6.1.X.Y.1.2.3.4.5.6.7.8.9.0;
√ 将数字的顺序颠倒一下,如:0.9.8.7.6.5.4.3.2.1.Y.X.1.6.8;
√ 将“.el64.arpa”加到数字串的尾部,如:0.9.8.7.6.5.4.3.2.1.Y.X.1.6.8.el64.arpa»
2)软交换呼叫中心将".el64.arpa”字符串发送到路由服务器。
3)路由服务器向软交换呼叫中心返回我们所常见的URI方式的域名,例如,0101234567890@beijing.como
4)软交换根据接收到的域名,进行DNS查询,得到可寻址的IP地址。DNS系统可单独建设或内置在路由服务器中。
事实上,ENUM提出的本意是很好的,ENUM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体系认为一个用户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地址,包括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当作主叫用户时,可以通过一个电话号码给被叫用户打电话、发传真或发送电子邮件等;作为被叫用户时,用户可以规定适合于自己的通过单一号码的接入方式,通过修改DNS系统中的记录,将呼叫接续到该单一电话号码所对应的电话号码、传真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等。ENUM提供了上述能力,但有些内容实际上需要业务层面去解决,特别地,有些类似于修改局端设备的(例如DNS系统)操作,在运营上不允许,因此当应用到实际中时ENUM+DNS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在以上介绍的五种查询协议中,TGREP有着先天的不足,应用面比较窄。在剩下的四个协议中,我们无意强调哪个协议优劣,关键在于运营商组网时如何选择。
软交换呼叫中心设备本身不需要增加新协议接口可能是采用SIP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当软交换呼叫中心增加或删除路由时,可通过注册消息向路由服务器进行反馈。当然,目前也有厂家对将SIP作为查询功能时的效率问题产生怀疑。
LDAP的最大好处就是协议本身是作为查询功能而提出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当软交换增加或删减某条路由时,必须通过在路由服务器上进行静态配置的方式完成;另外一方面,需要软交换设备增加新的协议接口。
ENUM+DNS的优势在于一个用户的E.164号码可能对应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类似于域名方式的号码形式(例如,用户拨打的是一个E.164号码,但实际寻址的则是类似于EMAIL的域名方式的地址),应当属于如何寻找真正被叫用户的范畴,可归到UNI的寻址。而路由服务器是为了解决NNI上的寻址,在此接口上ENUM+DNS并没有过人之处。考虑到真正的寻址是通过DNS系统完成的,而DNS本身又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在本书中我们将不对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在本书的以下内容中,我们将以软交换呼叫中心与路由服务器之间采用SIP对路由服务器进行介绍。
3.1.2.2同步技术
我们一直在探讨软交换呼叫中心如何查询路由服务器,实际上,有过运营经验的人都清楚,交换机的路由数据是一个动态过程:例如,由于网络调整,针对某一号段的局向可能发生变化;由于放号的需要,需要在网络中增加某一局向等等。
现有PSTN通过静态配置方式完成路由数据的更改,即通过手工方式分别在端局、汇接局、长途局进行相关的路由数据配置。
熟悉IP路由协议后,就知道IP网络中存在一个称之为BGP4的协议。它是一种自治系统间的动态路由发现协议,基本功能是在自治系统间自动交换无环路的路由信息。
BGP是在EGP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GP在此以前已经作为自治区域间的路由发现协议,广泛应用于NFSNET等主干网络上。但是,EGP被路由环路问题所困扰。BGP通过在路由信息中增加自治区域(AS)路径的属性,来构造自治区域的拓扑图,从而消除路由环路并实施用户配置的策略。同时,随着Intemet的飞速发展,路由表的体积也迅速增加,自治区域间路由信息的交换量越来越大,都影响了网络的性能。BGP支持无类型的区域间路由(CIDR,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可以有效地减少日益增大的路由表。
因此简单来讲,BGP是一种同步协议,遵循此协议的路由器将动态完成自治域内路由信息更新的功能。
TRIP是在BGP基础上提出的,相比BGP,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TRIP属于应用层,而BGP属于网络层。
TRIP本身并不是由于软交换呼叫中心技术的兴起而产生的,在20世纪90年代,IP电话作为PSTN语音业务的一种有效补充,通过Intemet的包交换技术,为人们提供服务。当IP电话网络规模逐渐壮大时,人们需要考虑位于全球各地的IP网关设备之间如何进行寻址的问题。
TRIP正是在这样一个需求下提出的,IETFIPTEL工作组提出了TRIPTelephonyRoutingoverIP协议,目前主要有两个RFC对TRIP进行描述:RFC2871-A Framework for Telephony Routing over IP和RFC3219-Telephony Routing over IP。TRIP属于一种域间网关定位和路由协议,用于交换与路由策略相关的参数。
为了解决路由静态配置带来的缺陷,我们可以将TRIP应用于路由服务器之间,以便完成一定区域内的路由数据动态更新。这样,当软交换呼叫中心通过相应接口告知某一路由服务器当前一特定路由数据发生变化(增加或删除路由)时,该路由服务器将会自动向特定区域内相当数量的路由服务器进行广播,以完成路由数据的同步。
目前业界对使用TRIP有所争议,TRIP是一个基于IP的协议,是否能够应用在电信网络中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运营商需要进行权衡。
在本书的后续内容中,我们会假定路由服务器支持TRIP,路由服务器之间存在动态同步行为。